山东临沂平邑县委编办“四强化”扎实做好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工作
信息来源:
文章作者:
采集时间:2020-09-28
今年以来,山东临沂平邑县委编办牢牢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新使命,认真研究分析机构改革期间的新问题新矛盾,强化政策宣传、创新思维、落实整改、刚性约束,扎实做好机构编制问题整改,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,维护好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。
一、强化政策宣传“提站位”。一是加强政策学习明目标。深入学习贯彻《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》和中央编办《关于加强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推进审批联动的意见》,以《条例》为根本遵循,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、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,确保政令统一、上下贯通、执行有力。二是统一思想提站位。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推送、印发机构编制政策文件汇编,积极开展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进课堂等举措,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宣传力度,强化各级各部门的机构编制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,多领域、全方面提升政治站位。
二、强化创新思维“督整改”。一是坚持分类建账,查清查实问题底数。结合机构改革关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和清理规范相关要求,严格开展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等问题自查自纠,以机构改革为契机,全面查清问题存量,实时建立问题台账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改革创新。按照“编制总量不变、盘活空闲编制、动态周转使用”的原则,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的编制专项用于建立乡镇事业编制“周转池”,圆满完成此类改革、彻底化解部分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的同时,也有效地解决了乡镇事业单位长期超编无法进人问题,高效完成了机构编制问题整改。
三、强化落实整改“促联动”。一是坚持关口前移,强化“整改+审批”联动思维。建立由监督检查科牵头,各科室协调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,将评估、跟踪问效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情况及时列入机构编制审批要件,注重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整改落实的协调配合。对整改不到位的,原则上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事项申请。二是发挥“外力”作用,强化与组织、人社、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。将机构编制管理政策、程序、内容等向社会公开,逐步建立完善领导监督、群众监督、各相关职能部门互相制约的监管制约机制。
四、强化刚性约束“增实效”。一是严格问题台账管理。通过单位自查,结合巡视、巡察、审计、信访、专项督查、跟踪问效等工作中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,全部纳入整改台账,实行编号、销号管理,做到一事一账、全程留痕、动态更新、定期对账。二是强化责任追究机制。列入台账的问题,逐项限期整改,对问题整改措施不力、进展缓慢、效果不明显的,及时组织专项督办。切实以动真碰硬、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态度和作风,严防新的问题发生,坚决守住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纪律红线。
一、强化政策宣传“提站位”。一是加强政策学习明目标。深入学习贯彻《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》和中央编办《关于加强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推进审批联动的意见》,以《条例》为根本遵循,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、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,确保政令统一、上下贯通、执行有力。二是统一思想提站位。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推送、印发机构编制政策文件汇编,积极开展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进课堂等举措,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宣传力度,强化各级各部门的机构编制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,多领域、全方面提升政治站位。
二、强化创新思维“督整改”。一是坚持分类建账,查清查实问题底数。结合机构改革关于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和清理规范相关要求,严格开展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等问题自查自纠,以机构改革为契机,全面查清问题存量,实时建立问题台账。二是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改革创新。按照“编制总量不变、盘活空闲编制、动态周转使用”的原则,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的编制专项用于建立乡镇事业编制“周转池”,圆满完成此类改革、彻底化解部分历史遗留信访问题的同时,也有效地解决了乡镇事业单位长期超编无法进人问题,高效完成了机构编制问题整改。
三、强化落实整改“促联动”。一是坚持关口前移,强化“整改+审批”联动思维。建立由监督检查科牵头,各科室协调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,将评估、跟踪问效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整改情况及时列入机构编制审批要件,注重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整改落实的协调配合。对整改不到位的,原则上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事项申请。二是发挥“外力”作用,强化与组织、人社、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。将机构编制管理政策、程序、内容等向社会公开,逐步建立完善领导监督、群众监督、各相关职能部门互相制约的监管制约机制。
四、强化刚性约束“增实效”。一是严格问题台账管理。通过单位自查,结合巡视、巡察、审计、信访、专项督查、跟踪问效等工作中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,全部纳入整改台账,实行编号、销号管理,做到一事一账、全程留痕、动态更新、定期对账。二是强化责任追究机制。列入台账的问题,逐项限期整改,对问题整改措施不力、进展缓慢、效果不明显的,及时组织专项督办。切实以动真碰硬、踏石留印、抓铁有痕的态度和作风,严防新的问题发生,坚决守住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纪律红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