皋兰县编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
信息来源:
文章作者:皋兰县编办
采集时间:2016-05-13
近年来,皋兰县在教师编制管理中,顺应教育发展新常态,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,优化教师队伍结构,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效。
一是压缩编制核定周期。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,大量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,3年一次编制核定周期过长等现实问题,积极探索开展每年一次编制核定工作,着力解决县直中小学学生逐年快速增加、班额逐年增大的难题。
二是编制向薄弱学校倾斜。针对县直学校学生人数多班级少,农村学校班级多人数少的实际,在编制核定中,坚持编制分配向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原则,采取分类核定教师编制的措施(县直学校以学生人数核定教师编制,农村学校以班级数核定教师编制),实现编制核定最大化,以保证农村学校有足额编制。
三是建立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。针对城市教师不愿去农村,农村教师上不来,超编教师不愿出,薄弱学校无人去等实际情况,积极探索完善校长定期交流、教师轮岗交流、农村教师进城交流、学校对口交流等机制,鼓励教师从城市向农村、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、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,以保证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。
一是压缩编制核定周期。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,大量农村人口向县城集聚,3年一次编制核定周期过长等现实问题,积极探索开展每年一次编制核定工作,着力解决县直中小学学生逐年快速增加、班额逐年增大的难题。
二是编制向薄弱学校倾斜。针对县直学校学生人数多班级少,农村学校班级多人数少的实际,在编制核定中,坚持编制分配向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原则,采取分类核定教师编制的措施(县直学校以学生人数核定教师编制,农村学校以班级数核定教师编制),实现编制核定最大化,以保证农村学校有足额编制。
三是建立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。针对城市教师不愿去农村,农村教师上不来,超编教师不愿出,薄弱学校无人去等实际情况,积极探索完善校长定期交流、教师轮岗交流、农村教师进城交流、学校对口交流等机制,鼓励教师从城市向农村、从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、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,以保证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