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市机构编制网::中共兰州市委编办—机构编制管理
编制不变基层警力大增
信息来源:法制日报 市编办机关处转载 文章作者: 采集时间:2014-10-11

    “我从警开始就在派出所工作,这次从分局机关再次回到派出所,选择当社区民警,收获的是更多的充实。”到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印湖社区园林警务室工作刚满100天的刘争,已经和社区群众“打”成了一片。
    像刘争这样从机关直接到派出所工作的民警一批就有59人,他们拿着调令直接从市公安局机关或铜官山分局机关到派出所报到。这是铜陵市公安局近期启动的警务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:针对基层警力不足、战斗力不强、基础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,通过有效整合机构、弱化分局、精简机关,充实加强基层力量,夯实基层基础工作,达到“做强基层,做精机关,做实专业警种”的目标,实现警力资源和警务效能最大化,促使铜陵公安工作由“被动警务”向“主动警务”转变。
    “我们这次警务机制改革坚持警情导向、问题导向、民意导向,在做强派出所的同时实行刑侦、经侦、禁毒一体化,划归市局统一管理。”铜陵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、市公安局局长邹河说,经过近期的运行,高效、快速、便捷的警务机制成效显现,发案率明显下降,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,实现了无人员编制增加情况下基层警力大幅增长。
    市局精简10%民警到派出所
    “以往机关民警下到基层来,多是转一圈就回去。这次不一样了,调配到派出所的民警,组织关系也调到派出所。”铜陵市杨家山派出所所长梅松说,有13名市局机关和7名分局机关民警调配到杨家山派出所,全部在一线工作。
    “金鱼在鱼缸里,看上去前途无限光明,实际上就是在鱼缸里打圈圈,激情慢慢就消磨了,下到派出所可以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。”
    从市局机关主动要求下到派出所的汪晓帆对《法制日报》记者说,自己每天轮班巡逻,确实辛苦,但很充实。
    在此次铜陵市公安局警务机制改革中,精简40名市公安局机关民警到派出所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一环,占到了市公安局机关民警10%。为此,铜陵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宋国权为组长的警务机制改革领导小组。
    除鼓励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到派出所经受锻炼外,为实现公平公正,铜陵市公安局制定了明晰的精简条件,重点强调年龄在50周岁以下、基层所队工作经历不满8年等条件。
    “所以精简40名市局民警到派出所并没有遇到很大困难。”铜陵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政治部主任朱晓云说,为防止下到派出所的民警“回流”机关,市公安局规定,各单位、各部门未经同意一律不得从派出所借用警力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铜陵市铜官山分局也从机关精简19名民警下沉到派出所,并将主城区6个派出所合并为4个派出所。同时进一步整合优化警力,使4个派出所的民警数量达到192名,加上辅警力量,达到了做强派出所的目的。铜官山区阳光社区综治工作站工作人员张冬梅说,出警速度提高了,见警率上升了,让群众真正感到民警就在身边,警车就在附近,群众的满意指数和安全指数自然就提高了。据统计,铜陵市主城区派出所实行新的巡防模式以来,街面巡逻警力由6%上升至35%,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0%,治安防控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。
    刑事打击专业警种市局统一管理
    “铜陵依资源建市,城区范围小,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,市局与分局只能做强一个。”邹河说,铜陵选择弱化分局作为警务机制改革的又一个重要环节,实行刑侦、经侦、禁毒一体化,划归市局统一管理。
    据介绍,铜官山公安分局精简了19名机关民警到派出所,刑侦、经侦、禁毒部门划归市公安局统一管理,内设机构职能只保留必须由分局履行的职能,能由市公安局和派出所承担的职能全部划转。经过改革精简后,铜官山公安分局只保留了26人。
    邹河说,将刑侦、经侦、禁毒部门划归市公安局统一管理,就是通过一体化改革,打破区域分割,减少管理层级,实现扁平化指挥。强化专业建设,推动全市侦查队伍实战化,全面提升打击刑事犯罪的整体水平和能力。
    在推行刑侦、经侦、禁毒一体化后,铜陵市公安局还进一步整合了警力资源。除铜陵县公安局外,将铜官山分局、狮子山分局、郊区分局、经开区分局刑警大队(含辅警)全部划归铜陵市公安局统一管理,实行垂直管理,建立全市刑侦队伍统一组织的打击刑事犯罪新模式。
    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前刑侦体制下刑侦警力有限,刑侦工作过多地陷于一般性案件中,容易造成警力分散,难以统一调度形成合力影响刑侦工作向信息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刑侦一体化有效解决了刑事打击队伍战斗力不强、专业化不精等长期困扰刑侦工作的制约因素。
    派出所设置“三队一室”
    按照铜陵市公安局警务机制改革要求,派出所实行“三队一室”模式运行,成立社区警务队、治安防控队、案件侦办队和综合勤务室。
    社区警务队主要承担走访群众、组织治安防范、管理实有人口、采录更新信息等工作,实行一区一警,将巡逻走访作为社区民警的基本勤务方式,与网格巡防民警配合,实现对辖区动态治安的主动管控;治安防控队主要承担辖区巡逻防控、110接处警等任务,按照勤务网格采取网格化、全天候动态巡防;案件侦办队主要承担治安案件查处、治安纠纷调解、治安部门负责的刑事案件侦办,办案民警轮班负责辖区案件侦办,值班当天办理的案件一律不移交,一办到底。综合勤务室则主要负责综合内情、户籍办理、视频监控、信访接待、执法监督等工作。
    “过去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均参与值班,‘三队一室’运行模式最大的变化是打破原来派出所全员‘打统战’的工作格局,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派出所警力难以下沉、户情熟悉不透、防范不到位等突出问题。”长江路派出所所长蒋涛说,按照各司其责、专业化发展、合成化作战原则,社区民警实现了专职化,巡防专事防范,办案专职办案。
    据介绍,群众感受最深的就是接处警明显提速提效,5分钟内民警、警车就能赶到;社区民警能够沉到社区,治安案件办理速度提高;许多关乎民生的小案能及时侦破,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可防性案件、侵财类案件大幅下降。
    目前,铜陵市公安局警务机制改革推进顺利。邹河说,今后将加强制度建设,对每个岗位民警尽可能进行工作量化考核,将基层经历作为提拔选任的硬指标,不断增强基层实力、激发基层活力、提高基层战斗力,打牢基层基础工作根基。